联系大家
行业动态

行业动态|空间规划(08.26-09.01)

来源:??????2019/9/12 14:53:50??????点击:
一、自然资源部法规司负责人解读新《土地管理法》

2019826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修正案,自202011日起施行。《土地管理法》修改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进行的?有哪些重大突破?新法的实施对各级自然资源管理部门提出了哪些新挑战?记者就此采访了部法规司司长魏莉华。

1.背景:改革农村土地制度

《土地管理法》是一部关系亿万农民切身利益、关系国家经济社会安全的重要法律。随着实践的不断发展和改革的不断深入,现行农村土地制度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相适应的问题日益显现。

2015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关于授权国务院在北京市大兴区等33个试点县行政区域内暂停调整实施有关法律规定的决定》,在33个试点地区暂停实施《土地管理法》5个条款、《城市房地产管理法》1个条款。授权决定还明确:对实践证明可行的,修改完善有关法律。《土地管理法》的修改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启动的。

2.内容:七大突破值得关注

一破除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进入市场的法律障碍

新《土地管理法》删除了原法第43条关于“任何单位和个人进行建设,需要使用土地,必须使用国有土地”的规定,允许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在符合规划、依法登记,并经本集体经济组织三分之二以上成员或者村民代表同意的条件下,通过出让、出租等方式交由集体经济组织以外的单经或者个人直接使用。同时,使用者取得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后还可以转让、互换或者抵押。

二改革土地征收制度

首先对土地征收的公共利益范围进行明确界定,其次明确征收补偿的基本原则是保障被征地农民原有生活水平不降低,长远生计有保障,最后改革土地征收程序。

三完善农村宅基地制度

明确:人均土地少、不能保障一户拥有一处宅基地的地区,在充分敬重农民意愿的基础上可以采取措施保障农村村民实现户有所居。规定:国家允许进城落户的农村村民自愿有偿退出宅基地。

四为“多规合一”改革预留法律空间

考虑到“多规合一”改革正在推进中,新《土地管理法》为改革预留了法律空间,增加第18条,规定:国家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经依法批准的国土空间规划是各类开发、保护和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为了解决改革过渡期的规划衔接问题,新《土地管理法》还明确:已经编制国土空间规划的,不再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和城乡规划。同时在附则中增加规定:编制国土空间规划前,经依法批准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规划继续实行。

五将基本农田提升为永久基本农田

新《土地管理法》将基本农田提升为永久基本农田,增加第35条明确:永久基本农田经依法划定后,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占用或者改变用途。

六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土地审批权限

今后,国务院只审批涉及永久基本农田的农用地转用,其他的由国务院授权省级政府审批。同时,按照谁审批谁负责的原则,取消省级征地批准报国务院备案的规定。

七土地督察制度正式入法

新《土地管理法》对土地督察制度作出规定:国务院授权的机构对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以及国务院确定的城市人民政府土地利用和土地管理情况进行督察。

3.挑战:做好新法实施各项准备

一抓紧启动《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和《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的全面修订工作,细化落实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各项制度安排。同时,启动对土地管理配套规章的全面清理工作。二研究落实新《土地管理法》中授权国务院及国务院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授权立法事项。三省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要组织制定并公布本地区的区片综合地价,确保新法实施后按照新的标准实施征地。四要不断强化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作为土地所有权人的能力建设。五切实做好新《土地管理法》的学习宣传和培训工作。

二、自然资源部总规划师庄少勤:国土空间规划应避免 “穿新鞋走老路”

近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表决通过《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的决定》,“国土空间规划体系”被正式写入法律条文。如何理解新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它和过去的城市规划有何不同?将对城镇化产生何种影响?近日,在郑州举行的2019(第十四届)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上,自然资源部总规划师庄少勤给出了他的理解。

庄少勤表示,强调“国土”主要有三层含义:第一,国土是有具体的自然和人文禀赋的,不是一个抽象的空间;第二,国土是有人的生产、生活活动的,不能说只有自然,没有人;第三,每一片国土都体现了权益,都有国土关系,需要有效的机制。

“所以这就明确了不是在抽象的空间里做规划。”他强调,做规划要“走新路”,坚持可持续发展,“守初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接地气”,坚持从实际出发。

目前,一些城市已启动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为避免“穿新鞋走老路”,庄少勤在接受《每日经济资讯》记者采访时表示,“生态优先实际上是一种底线的优先,在倒逼过程中要形成一种利益调节机制,把生态的、学问的等非传统规模驱动的价值挖掘出来。”他还向记者表示,自然资源部会出台相应标准,进行利益协调。

1.“走新路”要关注四个变量

首先是注重存量,随着城镇化速度减慢,以往以规模扩张为主的增长方式难以为继,如何挖掘存量成为当务之急;

其次是重视质量,包括城镇、农业、生态三大空间的发展质量,没有质量存量就没有价值;

再者要注重流量,数字化时代,能产生流量的都是有特色的,流量空间也会促进区域协调、城乡融合;

最后,要关注容量,面对气候变化、技术变革等不确定性,提升城市韧性,也迫切需要走新路,才能实现换道超车。

2.规划要“能用、管用、好用”

庄少勤表示,新的规划更加注重问题导向,“为老百姓过好日子做规划”。简单来说,就是解决人民群众“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安居乐业”问题。

在他看来,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提出,标志着规划从原来侧重政策体系向注重治理体系的转变,这就要求大家的规划必须“接地气”,更多立足实际来做规划,能用、管用、好用。所谓“能用”,就是要适应时代和地区实际情况;“管用”,就是要能够解决空间治理和空间发展的问题;“好用”,则是运行成本要低、效率要高。

XML 地图 | Sitemap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