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大家
行业动态

今日看点 | 南海力争2020年底前建成6600套租赁住房; 深圳工业区块线管理办法发布,严禁在工业用地中安排成套商品房

来源:??????2018/9/6 9:28:20??????点击:

探寻行业脉搏,梳理最新动态

多维度为您呈现行业发展态势。

  今日看点

       南海力争2020年底前建成6600套租赁住房;深圳工业区块线管理办法发布, 严禁在工业用地中安排成套商品房;余杭“量身定制” 村级留用地新政,全域鼓励采用“额度换房产”;湖北荆州出台新规:新建商品房按7%配建保障房;40城地价连跌5个月,楼市降温金九银十或成色不足......

  南海力争2020年底前建成6600套租赁住房

8月30日上午,南海区召开“全球创客新都市”工作推进会。会议通报了南海区集体土地建设租赁住房推进情况。目前,南海已筹集3个项目6600套,力争2020年底筹建项目建成并投入使用。

2017年佛山市被确定为13个首批开展集体建设用地建设租赁住房的试点城市。试点至今,南海已筹集项目3个6600套,分别为丹灶镇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集体土地租赁住房项目1800套、里水镇志高工业园保障性住房项目(1栋、2栋)1600套、狮山虹岭花苑二、三期保障性住房项目3200套。在建设进度上,丹灶镇项目预计10月份左右开工建设、2020年底投入使用;里水志高项目已动工建设,预计2020年底投入使用;狮山虹岭花苑二期2000套已建成投入使用,三期项目正在动工建设,预计2020年投入使用。此外,还有桂城夏东集体土地租赁住房项目(约50亩)、桂城夏南集体土地租赁住房项目(约58亩)、大沥太平村草塘集体土地租赁住房项目(约53亩)等项目正在与村委会商谈中。

南海区还出台了《南海区开展全国租赁试点加快培育和发展住房租赁市场实施方案》,并确定了南海区益禾房地产开发有限企业、南海区大沥镇汉粤房地产开发有限企业等8家国有租赁住房开发运营企业,积极探索培育住房租赁市场

不过,试点在南海区同样遇到一些困难。相关负责人提到,本次试点政策门槛要求比起南海区之前利用集体土地建设公租房更高。同时,对于租赁项目,部分村民希望值太高,表决难以通过;园区配套建设租赁住房细则尚未制定;集体土地租赁住房项目开发成本大、投资收益率偏低,项目前期租金收入甚至无法负担贷款利息。

下一步,南海区要加快审批效率,力争2020年底筹建项目建成并投入使用;着力推进非户籍人口较为集中的东部镇街、交通枢纽等热点区域及各产业园区配套区域利用集体土地建设租赁住房,重点推进60个村级工业园改造项目、“三旧”改造项目、“两高三新”产业项目利用集体土地建租赁住房;积极引导村民理性、客观认识集体土地租赁住房建设政策;加快引入社会资本建设集体土地租赁住房。


  深圳工业区块线管理办法发布 严禁在工业用地中安排成套商品房

    据深圳资讯网报道,近日出台的《深圳市工业区块线管理办法》提出,按照“严守总量、提质增效、产城融合、刚性管控”的原则加强土地利用的全过程管理和产业项目的全生命周期管理,稳定工业用地总规模,提高工业用地利用效率。

在用地管理方面办法提出,区块线一级线内规划工业用地应予以严格保护,原则上不得建设商品住宅和大型商业服务业设施,除因公共服务设施、市政和交通基础设施(含轨道车辆段、停车场上盖开发)、绿地等公共利益需要,原则上不得调整为其他非工业用途。

办法规定,各区区块线内的工业用地面积不得低于辖区区块线总用地面积的60%;单个区块线内的工业用地面积,原则上不低于该区块总用地面积的60%。全市区块线总规模原则上不少于270平方公里。办法特别提出,深汕特别合作区依照本办法划定区块线进行严格管理,确保工业用地规模占城市建设用地比重不低于35%。

办法还规定,区块线内工业用地的建筑功能安排应严格按照《深圳市城市规划标准与准则》相关规定要求,除必要的宿舍、食堂、小型商业和其他配套辅助设施外严禁在工业用地中安排成套商品住宅、专家楼、商务公寓和大规模的商业及办公等建筑功能。工业用地建筑形态应与产业类型、业态相匹配,厂房和研发用房不得采用住宅类建筑的套型平面、建筑布局和外观形态。

  余杭“量身定制” 村级留用地新政,全域鼓励采用“额度换房产”

9月1日起,余杭区全面施行《关于进一步加强村级留用地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这意味着今后在余杭重点开发区域范围内,原则上实行留用地额度置换房产模式,而其他区域则鼓励采用额度换房产模式。

额度换房产模式,即是指由做地主体负责置换房产筹集,再将筹集到的房产与村(社区)留用地额度进行交换。其中,可用于留用地额度置换的房产范围包括:做地主体已持有的商业用房、办公用房、人才公寓等非商品住宅用房。无可置换房产的,可以通过新建、购买等途径予以落实。

村级留用地在日常的建设经营中常常会遇见诸多的问题。该项新政的实施可以全面提高村级留用地政策可操作性,确保促进村集体经济的增长,同时保障被征地农民获得长期、稳定的收益。

“原来的村级留用地开发模式,村里需要自己跑项目、办理农转用报批和土地出让、进行招商引资,从额度申请到项目投产至少需要3到5年的时间,同时还可能因为开发能力不足导致项目‘半途而废’,风险不可控。”杭州市国土资源局余杭分局土地征用科科长潘峰锋介绍,“鼓励采用额度换房产模式后,做地主体不仅提供置换房产,并引导帮助做好返租、招商工作,这样一来,村(社区)少操心,管理难度小,收益还更稳定。”

此外,余杭实行不同区域分类操作模式。重点开发区域范围外的村(社区)鼓励采用额度换房产模式进行留用地安置,但有条件的也可以选择自主开发或与区国有企业合作开发模式。


  湖北荆州出台新规:新建商品房按7%配建保障房

近日,荆州市住建委、市房管局等五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建商品住宅无偿配建保障性住房工作的通知》:今后荆州新取得建设用地的商品房住房开发项目,从原按商品住宅建筑总面积无偿配建5%的公租房,调整为无偿配建7%的保障性住房。

该市要求,保障性住房配建时,以配建为原则,如项目因特殊原因,无法在原地配建,应由开发商报请荆州市政府批准同意后,按7%的比例无偿缴纳易地建设费,缴费标准由宗地楼面地价和项目建安总成本两部分构成。其中,宗地楼面地价标准按实际出让价格确定,建安总成本暂按3000元每平方米收缴。所缴费用将全额进入财政专户,用于保障性住房建设。

该市房管局相关负责人先容,此举旨在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建设,更好地解决荆州中低收入困难家庭住房问题,大力支撑大学生在荆州就业创业。


  40城地价连跌5个月!楼市降温金九银十或成色不足

据易居房地产研究院9月3日发布的《2018年8月份40城土地市场报告》显示:8月,40个典型城市土地成交建筑面积环比小幅上涨,土地出让均价连续5个月同比下跌,土地成交溢价率创39个月新低。



40城地价连跌5个月土地市场热度不再?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刘卫民“金九银十”成色不足市场仍处盘整当中土地溢价率对于房地产市场来说是一个重要的先行指标。大家说土地溢价率,就是定了一个价格,如果大家愿意出的价格高于事先定的起拍价的话,那么溢价率就自然产生了。近期土地溢价率有所下降,包括土地的市场价格环比也在收缩,反映了现在市场上对于传统楼市“金九银十”的一种初步判断,预计金秋的“金九银十”可能没有那么高的成色了。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郭丽岩:分析季节性消费特征淡化预计“金九银十”量价持稳地价和房价之间是全链条的关系,在房价有较高上涨势头的过程中,地价有很高的推动力。部分城市的土地溢价率在下降,预示着市场对于未来房价走势预期的变化。今年“金九银十”可能是量和价在趋稳的一个过程,我个人认为土地溢价率未来的变化可能保持在合理的区间。

楼市降温 “金九银十”成色几何?

刘卫民房地产的去杠杆效应正在逐步显现从整个房地产杠杆率的角度来讲,去杠杆的效应正在逐步显现。一方面,一些房地产企业从银行申请贷款受到一定的限制,部分开发商的资金链条有偏紧的情况。另外一方面,对于投机型购房贷款也做了的限制,进而对房地产市场去杠杆有一个加速的作用。郭丽岩房地产行业集中度明显提升部分房企拿地趋于谨慎当前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市场集中度提高地非常快,一些中小房地产开发企业面临着严监管、资金链收紧的情况,这就会导致一些房地产开发商企业在拿地的过程当中更加谨慎,房企拿地的节奏将有所放缓。

调控力度不放松 未来楼市怎么走?

刘卫民:住宅土地供应结构还需进一步优化。从土地供应的结构来看,的确应该按照不同的供给节奏,来进一步优化土地供给结构。大家应该综合考虑城市的整体规划、人口规划、交通规划等等,才能够使土地、住房、人口包括资金等各个因素真正串联起来,形成供求平衡。郭丽岩:结构性风险不得不防,重点排查债务风险。未来调控需进一步排查部分城市中相关中小房地产商的债务情况,这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刘卫民:当前调控仍需重视预期管理。当前应该重视预期管理。比如,对于土地市场,大家要进一步优化土地的供应结构,同时使大家看到未来一年到两年后,这个城市会供应出来哪些产品,供应量是什么样的,大家心中有数就可以稳定楼市预期。郭丽岩:调控与监管协调联动,在高质、精准、长效上下足功夫。稳定房地产市场,促进平稳健康发展,我认为调控和监管还是要协调联动,在高效精准和长效上要下足功夫。调控是宏观调控层面,监管是包括对微观市场主体的。对于不同城市,在疏导地价和房价的市场体系形成过程中,要做好精准施策和精准发力。除此之外,还要建立起高质精准长效的制度协同联动保障体系,发力供给侧改革。

?本栏目稿件来源:证券时报网 、杭州日报、湖北日报、搜狐焦点网、新浪财经

?本栏目稿件整理:刘飘   编辑:王露   审核:陈凯

?本栏目原创编辑:曾伶,中山大学水利工程硕士,现任中地研究院课题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土地征收制度,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土地复垦政策等。





XML 地图 | Sitemap 地图